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镇市平堡村:“后进”变“先进” 乡村焕新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06:00    

走进清镇市站街镇平堡村育苗基地,盎然春意扑面而来,一盘盘排列整齐的育苗盘,犹如等待检阅的方阵,嫩绿的种苗奋力破土,展现出蓬勃生机。“95 后” 村干部手法娴熟,迅速将种子安置进育苗盘,手持电动喷雾器,为幼苗均匀地补水……每一步操作娴熟有序,基地内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谁能想到,这般充满希望的场景,竟是平堡村推进 “后进整顿” 的显著成果。在全镇 “排队抓尾” 行动中,平堡村党支部曾被列为 “后进党支部”。面对困境,村党支部以 “三抓三转” 工作思路,即抓实队伍建设转作风、抓实集体经济转干劲、抓实人居环境转民意,作为破局之策。通过与先进党支部联建联学,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建议,村两委直面班子活力不足、集体经济薄弱等突出问题,成功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实现从 “后进” 到 “先进” 的华丽转身。

青年赋能 干部队伍从“散”到“聚”

“过去,村班子人心涣散,对村务不上心,群众意见大、发展滞后。”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帮学感慨道,现在青年返乡后,班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

平堡村青年干部实践育苗下水泡种。毛吕摄

“过去,村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对村务不上心,群众意见很大,村子发展也停滞不前。” 有着 30 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帮学回忆往昔,满是感慨。如今,大批青年返乡,给班子注入新活力,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谋发展,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针对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欠缺等问题,镇党委书记和联系村领导定期与村干部谈心交流。不仅为他们指明工作方向、传授工作方法,助力 “强筋健骨”,还时常鼓舞士气,激发干劲。同时,紧紧抓住高进、培强、严管、优出 “四个环节”,全力优化村两委 班子结构。积极号召返乡大学生回村,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鼓励青年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勇当先锋。慢慢地,“我来想办法” 成了干部队伍的新口号。

截至目前,平堡村新发展 3 名入党积极分子,村干部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 3 人,新增 1 名 26 岁返乡大学生参与村级工作。同时,重新制定村干部职责分工清单,设立 AB 角,大幅提升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集智聚力 发展路径从“窄”到“宽”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曾经,平堡村过度依赖城建公司分红,集体经济缺乏自主造血能力。站街镇巧用 “思想引领、项目带动、资源帮扶” 三招破局,联合多部门盘活村集体资产,成功谋划秧苗育苗产业。选派返乡大学生雷应鑫担任产业发展负责人,并组织村干部前往白岩村、杉树村考察学习。积极争取市级支持,组建市、镇技术指导团,以 “政府指导 + 村集体运营” 模式,建成站街镇首个由村集体主导的标准化育苗中心。

平堡村秧苗出苗现场,群众搬苗回家。张瀚文摄

该基地占地 30 平方米,配备专业设备,可精准调控环境,采用立体种植技术,单批次育苗量达 200 盘,移栽成秧后能覆盖 400 亩稻田。在技术指导下,水稻育苗周期缩短至 10 天,年育苗频次可达 2 - 4 轮,辣椒育苗更是突破季节限制,形成 “四季育苗、全年供应” 的良好格局。市场化定价机制让单批次集体经济增收 5000 元,预计全年增收 4 万元。

惠农利民 干群关系从“疏”到“亲”

“现在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 村民毛大姐谈及如今的生活变化,满脸笑意。她称赞村干部为群众服务越来越用心,村里常请专业师傅传授技术,还修建了机耕道、安装了路灯。

平堡村村干部协调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许小琳摄

平堡村党支部聚焦民生需求,大力推动 9000 多米高标准农田灌溉管网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惠及 590 余户村民。修建 4 条机耕道、3.3 公里 “白改黑” 通村路,安装 40 盏路灯。此外,育苗基地每批次育苗时,吸纳 10 - 15 名村民就业,让留守妇女和中老年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灵活就业。

清镇市站街镇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雷应鑫摄

不仅如此,2024 年 9 月,平堡村成功举办清镇市站街镇 2024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布依舞蹈秀、百人捉鱼赛等精彩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曾经的 “后进村” 已然破茧成蝶,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通讯员 张瀚文

编辑 龙香

二审 杨厚信

三审 王艳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