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25:00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等机关在位于太行山区的山西省武乡县长期驻扎。同时,这里也是敌人疯狂进攻的地方。
为了抗击侵略者,保卫群众和总部机关,很多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但是由于当时战事紧张,很多牺牲的八路军烈士的遗体只能就地掩埋。
近些年来,每年清明节前,当地都会在烈士陵园举行纪念活动,今天这里还将进行零散烈士遗骨安葬仪式。
总台记者 宋文植:在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清明祭英烈的现场,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八路军零散烈士遗骨的安葬仪式。
清明祭英烈
30名抗战烈士遗骨集中迁葬
今天,在这里长眠的2340名烈士,将会迎来30位昔日的战友,他们大多是在1938年到1944年牺牲的。那段时间,八路军总部等机关长期在武乡县驻扎,指挥了敌后一系列重要战斗,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在这里部署指挥。
武乡县也自然成了日军疯狂围剿的主要地点。那个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尤其在太行山区这样的敌后战场更是惨烈。很多八路军战士牺牲之后由于当时战事紧张,只能就地掩埋遗体。
青山埋忠骨
数千名八路军战士在武乡牺牲
但是,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他们,从2013年开始,武乡县对八路军烈士遗骨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在当时群众的回忆下,很多烈士的遗骨被重新找到并且陆续安葬在这里。
现在,这座八路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的数千名烈士中,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纪最小的只有12岁。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在这里前赴后继,殊死奋战,把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的年华。
每年清明节前夕,不仅武乡县会组织专门的纪念仪式,还有很多烈士家属和群众自发地来到这里纪念抗战英烈。“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献出生命的英烈。
一场场“团聚”背后的漫长寻觅
参军作战,保家卫国,烈士们将生命留在了远离家乡的战场。为了寻找和纪念这些烈士,十多年来,武乡当地持续开展零散烈士遗骸的搜寻迁葬工作,助烈士们忠魂返乡。
武乡县村民刘波波,他的爷爷刘水江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军入伍,背井离乡,在外地牺牲。今年清明节,他将被迁葬到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
烈士家属 刘波波:我们全家感觉荣归故里了,心情都比较激动,也是跨时代隔空团聚了。他的故事我也会讲给我的孩子听,让这个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
为了纪念在战争年代牺牲的英烈,武乡县2014年修建了八路军烈士陵园,由此开启了一场持续十多年的零散烈士遗骸寻觅行动。在烈士子女后代的回应和支持下,像刘水江这样有名有姓的抗战烈士先后迁葬进来。
而在武乡县,还有很多无名烈士仍长眠在大山深处。因为在当地没有后代,信息缺失,要在乡野山间找到他们埋葬的位置十分困难。战争亲历者的回忆便成了重要的线索来源。
武乡县大有乡李峪村村民 刘栋材:我们这个村是后方医院,八路军受了伤就送到我们这养伤,治不好牺牲之后,就埋到这个地方,就地安葬。我的老爷爷,就是他率领村民在这个地方埋葬烈士。小时候我跟着我爷爷来这里上坟,给这些烈士们,每年的清明都要来这里上坟。
刘栋材是武乡县本地村民,常年在外地工作。听说县里建了烈士陵园,他想让这些无名烈士安葬进去,让更多人知晓和铭记他们的故事。
武乡县大有乡李峪村村民 刘栋材:这是咱们共和国的功臣,如果没有他们流血牺牲,没有他们长眠在这里,哪来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主任 刘晓维:线索再少也要找,找不到名字就找家乡,找不到家乡就找他们的战友。我们会一直一直找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今天和平繁荣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
责任编辑:韦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