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42:00
福州各地掀起文明殡葬新风
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让思念于文明里沉淀
2日上午,2025年福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重建落成典礼举办。活动中,福州市民怀着对生命延续的深深敬意,深切缅怀捐献者的无私奉献。
清明将至,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祀新风,福州市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大力倡导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努力营造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环境,弘扬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全市各地积极响应,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移风易俗、文明殡葬活动,将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这场文明新风的传递与城市温情的交融,让“温暖榕城”的精神底色在清明时节愈发鲜亮。
福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落成启用。记者 叶诚 摄
生命延续 大爱永恒
2日上午,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迎来了一场庄重而温情的聚会。由福建省红十字会指导、市红十字会和市委文明办主办的“生命・希望——福州市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启幕,550余名历年捐献者家属、报名登记志愿者、医学院校师生、社会各界代表及红十字会系统工作人员齐聚,共同缅怀那些以无私奉献让生命得以延续的捐献者们。
这是福州市连续第19年举办此项缅怀纪念活动。现场,数百个承载着思念的气球缓缓升空,带着人们对捐献者的无限敬意飘向远方。参与者们手持素色寄语卡,用钢笔书写下对捐献者跨越生死的深情话语,那是生者与逝者灵魂的对话,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无尽的感恩与思念。
纪念园内,孙女摸着爷爷的名牌。记者 叶诚 摄
当日,全新重建的福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落成启用,这一消息让众多捐献者家属倍感宽慰。捐献者家属李女士动容地说:“我父亲生前是人民教师,2020年他完成遗体捐献,以另一种方式支持教育事业。今天,看到纪念园焕然一新,我非常感动。希望以此唤起全社会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尊重和理解,让大家共同践行移风易俗。”
多年来,福州市在全社会广泛持续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意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稳步推进,市民群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知晓度、认同度逐年提高。
截至3月底,福州登记捐献志愿者达3.4万多人,实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826例,让98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670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数字背后,是捐献者“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胸怀,是家属“忍痛成全大爱”的抉择,是志愿者“生命摆渡人”的坚守,他们用行动书写着人间大爱的传奇,他们是移风易俗的先锋。
在关注捐献工作的同时,社会各界也从未忘记捐献者家属。去年福州市红十字会启动的“生命之光”——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子女人道助学项目,已为12名捐献者子女提供学费资助与心理帮助,进一步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生态安葬 树立新风
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从政府给予补贴、鼓励参与,到市民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如今在福州,一些家庭选择让逝者与花、与树、与海长眠。
当天上午,三山人文纪念园花葬纪念碑前多出了几束鲜花。陈先生一家三口带着鲜花,在花葬纪念碑前向逝去的亲属深深鞠躬。“祭奠亲人重要的是心意不是形式,我父亲生前就喜欢花草,思来想去,我们决定让生命回归自然。”陈先生说。
三山陵园树葬区。记者 叶诚 摄
自1997年首次举办集体公益海葬以来,福州在生态安葬领域不断探索前行。2000年首推植树葬,2001年首推草坪葬,2003年在全国首推新型生态花坛葬……20多年间,福州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初步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探索出骨灰存放、树葬、撒海、深埋等多种安葬方式。
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引导群众选择绿色安葬方式。今年,福州实施《福州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将原来的海葬奖补政策拓展到植树、植花、植草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让文明殡葬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连日来,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长者食堂,福州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 生态殡葬”等主题宣讲,从群众需求出发,注重接地气、贴民情,一场场活动以家风分享、“品茶话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宣传。
“这几年,福州市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主动参与生态安葬的市民越来越多了,市民群众的观念也逐渐改变,绿色殡葬、绿色祭扫成为新风尚。”福州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陈凯表示。
据介绍,福州市通过推广各类节地生态葬方式,节地生态安葬率超过九成,厚养薄葬、文明祭祀蔚然成风。
文明祭扫 移风易俗
清明将至,如何以恰当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缅怀?以往,一座坟茔、一沓烧纸似乎是传统祭扫的标配。但如今,“纸钱焚处起云烟”的景象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生态文明的祭扫方式正成为寄托哀思的主流选择。
在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村民张大爷今年便打算以鲜花代替纸钱祭祀。他坦言:“以前总顾虑简化仪式会遭人议论,如今政策清晰明了,领导干部带头倡导绿色祭扫,咱也得跟上时代步伐。”
当下,闽侯县的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由村委会组建的移风易俗宣传小分队活跃在乡村各处。志愿者们逐户上门,将《文明殡葬倡议书》递到村民手中,耐心叮嘱:“大爷、大妈,清明节快到了,鲜花祭祀既安全又美观,千万不能带明火上山。”通过这样的方式,倡导村民摒弃旧有的祭扫习俗,积极践行移风易俗,为清明节增添绿色新风。
视线转向长乐区,当地通过“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治理“青山挂白”集中宣传等系列活动,把文明公约、节俭理念巧妙融入表演之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宣传。长乐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正持续推动殡葬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促使厚养薄葬理念深入人心,让文明祭扫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
在闽清,移风易俗宣传月近日正式启动。活动重点向民众宣传推广绿色祭祀和节地生态安葬,致力于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闽清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大力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希望广大市民能摒弃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传统祭扫方式,转而采用鲜花祭扫、植树缅怀、网络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寄托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如今,福州市各地正积极行动,以实际举措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殡葬、移风易俗,绿色追思成为清明时节的新风尚,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竞相绽放。(记者 林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