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的共鸣,与肖仁福一起读懂《苏东坡传》的“反脆弱”哲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0:34:00    

北宋“第一网红”苏东坡一生历经贬谪、党争与流放,却始终以豁达之心笑对磨难,他在诗词、美食、山水中,找到对抗生活繁琐的方式,在时下依然有很强的现实价值。近日,作家肖仁福携其新作《苏东坡传——人生就是哈哈哈哈哈》在岳麓山上的“麓山·大家书房”举办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分享见面会,大家促膝长谈,共话苏东坡的传奇人生。

△作家肖仁福新作《苏东坡传——人生就是哈哈哈哈哈》读者见面会在长沙举行。

活动开场不久,春雨淅沥而至,原设于外场的读者见面会临时转至室内,却未减参与者热情。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东坡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意境。

分享活动中,肖仁福先从苏洵为苏轼、苏辙兄弟取名的深意谈起。他援引苏洵《名二子说》中的典故,解读“轼”与“辙”的隐喻:“轼”是马车前的横木,看似无用却不可或缺,苏洵借此告诫苏轼需“不外饰”,避免锋芒毕露;而“辙”为车痕,虽无显赫之功却能避祸全身,暗示苏辙的沉稳性格。

肖仁福感慨说:“苏轼一生如‘轼’,才华横溢却因直率屡遭贬谪;苏辙则似‘辙’,低调周全终得善终。两兄弟的命运恰如父亲预判,足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姓名寓意的智慧。”

谈及苏东坡一生数度被贬的命运,在当时,可谓是仕途多舛,时运不济。但放在今天来看,在无以数计的东坡迷眼里,他无疑是成功的。“他成功的背后也是整个家族的托举,从少年时祖父苏序与母亲程夫人对他在人格上的教导培养,再到父亲苏洵、兄弟苏辙在他学业、仕途上的互勉互励,乃至苏东坡生命中三段不同寻常的情缘,这些都在不同时期给予他极大的温情与精神支撑,也成就了他豪迈豁达秉性的人生底气。”肖仁福说。

△作家肖仁福新作《苏东坡传——人生就是哈哈哈哈哈》读者见面会在长沙举行。

肖仁福还表示,“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育远见,没有弟弟的鼎力支持,或许难有后世‘三苏’的佳话。”肖仁福还以此话题转向当代的家庭相处之道,引发现场读者的高度共情,并笑言这样的解读不仅大大增加了历史小说的阅读趣味,更学会了如何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和优化总是被“互相嫌弃”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肖仁福也以苏东坡的贬谪生涯为主线,剖析其成为历代文人精神图腾的根源。“乌台诗案”中,苏轼几近绝望,却在黄州开荒种地、发明东坡肉,以“自笑平生为口忙”的幽默化解苦难;贬至惠州时,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将困顿活成诗意;儋州三年,他办学堂、掘水井,成为黎族文化的传播者。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肖仁福引用东坡自评,指出其伟大正在于将贬谪地变为“生命闪光点”,以行动诠释“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教会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顺逆,而在如何将苦难酿成笑声。”

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困境,肖仁福将东坡精神提炼为“反脆弱”的生活哲学。比如苏轼在儋州发现生蚝美味后,戏言“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面对惠州物资匮乏,他研究羊蝎子料理,笑称“滋味堪比蟹螯”……“东坡的乐观不是天生的,而是历经沧桑后的主动选择。现代人常困于内卷与焦虑,而东坡的智慧在于,爱生活本身,而非生活的意义,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快乐。”

肖仁福坦言,“苏东坡的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所有磨难,都是人生修行。人生最高智慧在爱,最大成功是乐。”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