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轻骑兵”在行动!“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走进明十三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3:57:00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4月8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宣讲“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在昌平区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明文化大本营)开讲。昌平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文旅局、区文联、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文旅集团、延寿镇干部群众代表100余人在现场聆听宣讲报告。

理论观点

明十三陵游客中心作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不仅展示了明朝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体验。在这里,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研究员黄仲山以《新时代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为题,围绕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格局与细功夫、大视野与软实力、新时代与新风貌等内容进行宣讲,展示了京华大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北京作为世界知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文化发展核心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题中之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继续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愈发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特色宣讲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房山分局的林晓晶带领听众开启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对话,她从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文脉渊源讲起,再到一件件文物、一位位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让听众切身感受到伟大祖国的文化自信。她说:“我会接好接力棒,守好遗址公园,将这跨越三千年的北京故事传播好、讲下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历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北京曲艺团的北京琴书传承人王树才老师,用一曲妙趣横生的《剪下生花》讲述了东城民协副主席刘晓迪传承剪纸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北京琴书”的独特魅力。

宣讲报告全程气氛热烈,掌声连连,生动活泼又有深度、厚度的宣讲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听众反响

王宁

昌平区文联办公室主任

“理论+百姓+文艺”这种宣讲形式打破了传统理论宣讲的枯燥感,通过专家点拨、百姓视角、文艺表达,把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使大家能够轻松的理解领会,既接地气又有高度。今后,区文联将继续组织文艺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主题创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更多的优质文艺作品送达基层,以艺为媒、以文化人,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在基层落地开花。

张雨绮

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此次宣讲十分新颖,通过通俗化地讲解,拉近了普通大众与文物保护工作的距离,有效提升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社会化水平,对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也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四普普查队的一员,今后也会在普查中认真调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向上级文物普查机构和区委、区政府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同时加强对文物的研究利用,消除时空壁垒,让传统文物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为昌平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和全区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守好文脉根源、筑牢文化之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