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8:04:00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丁华鼎
平时,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但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穿上迷彩服,向有需要的地方出发。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就有这样一支救援力量,他们是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作为一支平战结合的救援尖兵,他们曾多次在襄阳当地抗洪抢险中发挥作用,还曾在郑州洪灾、甘肃积石山地震时前往救援。
在郑州参与抗洪抢险救援(受访者供图)
曾在激流中遇险,抓住钢绳才得以脱险
日前,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的训练现场,基干民兵武安明正带领部分民兵,演练新救援设备的使用。
武安明,1990年3月入伍,1993年12月退役后被安置到当时的襄阳县张湾镇任治安巡逻队队长,后担任襄阳市襄州区肖湾街道综治中心巡逻队队长、襄阳市襄州区人武部民兵教练员,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工作中,他积极参加地方武装部组织的民兵和预备役的训练,曾参加过襄阳市历年来组织的水上抗洪演练,被上级任命为全市冲锋舟训练总教官。
2017年夏季,接连几日的暴雨使得上游大坝不得不开闸泄洪,住在襄城长寿岛上的部分居民被困。武安明和另外3名民兵奉命前去营救。面对奔涌而下的洪水和激流,他机智果断地驾驶冲锋舟,往返10余次,转移被困群众50多人及大批生活物资。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左右,他们再次接到命令,到襄城区协助转移被困群众。
2020年夏季,按照上级的安排,武安明带领民兵在襄州区六两河大桥附近开展抗洪抢险训练。当时正逢连日暴雨,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洪水裹挟着上游冲下来的树枝,大量的水草杂物奔涌而下。武安明坚持按计划训练,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才能锻炼出过硬的本领。
在训练间隙,大家正在休息,突然传来呼救声。原来,上游1000多米处有人落水,洪水转眼间就把落水者冲到了河中央,所幸他抓住了身边冲下来的一艘航标船才没被冲走。武安明带领几名经验丰富的民兵,驾驶两艘冲锋舟前去救援。
武安明驾驶着一艘冲锋舟行驶在前面,突然发动机熄火了。经验丰富的他很清楚,熄火的原因很可能是螺旋桨缠上了水里的水草或其他杂物。如果不及时清除,横在水流中的冲锋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武安明立即掀起发动机,快速清理掉杂物,重新启动向落水者驶去。在救起落水者后,返回时冲锋舟再次因为遇到杂物而熄火。武安明抓住一根固定电线杆的钢绳,慢慢地让冲锋舟靠到岸边,等其他人上岸,固定住冲锋舟后,他才下船。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双臂和胸前,都已经被钢绳勒得青一块紫一块。
多次外出救援,曾奔赴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
武安明的另一个身份是襄阳市襄州区蓝天救援队队长。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的成员,都是蓝天救援队的精兵强将。他们当中有22人持有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6人持有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格证书,还有内河船员证书、潜水员证书、犬防工程师证书等,从山野救援、城市救援、水域救援到自然灾害救援等,这支队伍都可以胜任。在做好民兵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多次参与外地的应急救援工作。通过这样的救援行动,锻炼了民兵们的救援技能,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2020年7月,河南郑州连降暴雨,引发洪灾。7月20日夜,救援队在微信群里发布增援河南的招募信息,武安明和11名队员立即响应,第二天上午,他们就携带两艘冲锋舟和潜水、绳索、无人机等装备出发。当日下午2时许,他们到达郑州集结点受领任务后,立即奔赴郑东新区的白沙镇转运被困群众。
7月21日晚,队员们在受灾最为严重的阜外医院、金光华苑小区等地,转移受困病人及群众70多人,运送了3船生活物资,一直忙到凌晨4点,饭都没顾上吃一口,才暂时撤退休整。
7月22日上午,他们继续转运受困群众和病人,截至当日下午1时50分,共转移271人,解救受困群众57人。
2024年12月,甘肃积石山发生地震,武安明和蓝天救援队的10名队员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灾区地处高原,第一天晚上才赶到灾区的队员们,只能在操场上临时打地铺,睡觉时还遇到了余震。当地交通不便,地震造成道路受损,要进入村镇摸排情况,都要靠队员们自己背着装备,步行进去。队员们因地制宜,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名为“两步路”的小程序,不依赖导航软件,就可以在地图上生成路线轨迹,大大方便了救援。
如今,他们还根据救灾的新需要,添置了不少新装备。比如便携式卫星地面站,在缺乏卫星信号的地区,可以就地搭建地面信号中转站,为救灾提供通信保障。
“我们不仅每年都会保持开展相关的应急救援训练,也会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武安明说,抢险救灾就是民兵们的战场,要打赢这场特殊的战斗,就要在平时练好本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