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人生建议:尽早解决让你不舒服的生活小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2:37:00




有时,当某些事没完成时,它们每天盘旋在心头,让我们从早到晚都隐隐感觉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没做”。但真的做起来却发现,每件事不过花了三五分钟就解决了。所以,一定要尽早解决掉生活中让你不舒服的小事。
恼人的小事有时就像鞋里的沙子,它的存在时刻都让人不舒服,但又常常因为懒得弯腰、急着赶路而选择忍耐。当小事堆积,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无形中支付越来越多的愧疚利息。比如,在门口增加常用物品收纳,可以很好避免出门之前因为忘记穿戴某些饰品而四处寻找的工夫。因工具/流程缺陷导致的效率低下,会持续悄悄“吃掉”你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天花10分钟仔细检查,就能让每天的工作变高效。因不知道存在解决方案而搁置,一旦获取相应信息、资源就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因预设了难度很大、耗时很长而难以启动的任务。这些预设往往存在偏差。在关系中,因与他人存在习惯、观念差异而反复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比起改变引起问题的人,解决问题更容易。

完成小事获得的“小胜利”,可以引发更多更好的连锁反应做起来只要1分钟的小事,为什么能拖1个月?要么对事情本身有误会,要么对自己有误会。小事总爱拖着不做的人,往往不喜欢接受局部最优解,对“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有执念。小事堆积多了会让人长时间感到疲惫和焦虑。及时处理掉小事,就能释放心力和认知资源、减少反复思考和忧虑。更不用说,还能立刻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处理完一件小事,即达成了一个小胜利。即使小胜利不以整齐、连续的形式出现,而是零散地分布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小胜利也会推动下一个小胜利出现,让人们相信更大的胜利即将到来。
要做掉小事,首先要能想起小事,同时不让它们占据太多的认知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记录系统,在手机备忘录、随身小本子里随手记录。当然,也要控制小事的数量和体积,别让小事库积累成一个新的拖延库。记录是为了在脑子里放下和及时解决,不是用来焦虑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小事难以启动,都是因为我们给它预设了不合理的耗时、耗力。这种时候,可以试试用自我对话挑战不合理的认知:“打个电话,真的需要花半天时间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那就将不合理的想法替换为更现实的想法,即时启动,让身体比头脑先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渐渐获得“自己可以解决任何事情”的信念,并且形成高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路径。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个“我解决不了”的阴影。等阴影散开就会发现,一身轻松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