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诺奖得主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去世,曾角逐总统,马尔克斯邀其作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2:1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西班牙双国籍作家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在秘鲁首都利马逝世,享年89岁。其子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不会举行公众仪式,但将进行家庭告别。

略萨之子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了这个消息

略萨一生著作颇丰,除小说代表作《绿房子》《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之外,对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均有涉猎,还导演过舞台剧、电影,主持过广播电视节目。

尽管作为作家,但略萨对政治十分敏锐,他曾说:“你既然是个作家,那必须就道德、宗教、政治问题拿出主意来。”略萨甚至参加过1990年的秘鲁总统大选,并一度成为声望最高的候选人……

2010年,瑞典文学院“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授予这位传奇的结构写实主义大师诺贝尔文学奖。

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

笔尖直指拉美社会现实

1936年,略萨出生在秘鲁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出生前几个月,父母就已离异。年仅1岁时,略萨就随着母亲和外祖父移居玻利维亚,并在那里度过了幼年时光。

直到10岁,略萨全家迁回利马,他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随后,略萨进入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期间,写下自己的第一个舞台剧剧本《印加王的逃遁》,并在报社做过实习记者。

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

青年略萨的创作激情过人。1957年,在马尔科斯大学进修文学与法律时不仅供职于两家报社,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领袖》和《祖父》,这也标志着其文学生涯的开端。196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绿房子》确立了略萨的文学地位,从此他笔耕不辍,屡获大奖。

略萨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对小说的结构及叙述形式的探索和研究,他以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极大丰富了小说结构和叙述形式,并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向读者描写出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亦敌亦友马尔克斯

值得一提的是,略萨和哥伦比亚著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是密友,马尔克斯还积极自荐,想成为略萨儿子的教父。甚至有传言称,二人曾有意合写一部小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侯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年,略萨凭借论文《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获得了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文学哲学博士学位。然而,仅仅5年后,他们就在墨西哥的一家电影院里大打出手,从此分道扬镳。

两人交恶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是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了这次决裂。

直到2007年,马尔克斯主动向略萨递出橄榄枝,请其为四十周年特别版《百年孤独》作序,略萨欣然应允,并表示,这篇序言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好了,只是一直未曾发表。

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特地发了一条推特祝贺:“如今我们扯平了。”

如今,两位拉美文坛巨匠天堂再见,当能愉快地共处一桌,促膝长谈,不必老拳相向了。

阅读+ 略萨作品荐读

《城市与狗》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赵德明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城市与狗》是略萨根据自己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写成,围绕着几个军校学员,描绘了学员们残酷的生活、他们与学校当局的种种矛盾。

故事从几个军校学员策划偷窃化学考卷贩售试题开始,学校发现后,责令小偷自首,否则全班受罚。有人检举了小偷,盗窃团伙的“老大”发誓:一定要查出告密者。不久,在一次实弹演习中,一名绰号“奴隶”的学员被开枪打死……

《绿房子》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孙家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绿房子》概括了20世纪20至60年代秘鲁北部多元的社会生活,故事围绕秘鲁海边沙漠地区的皮乌拉市和远在亚马逊流域心脏地带的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展开,既有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史,也有原始森林冒险家活动的舞台。它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既有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豪华奢侈,又有底层民众水深火热的挣扎呻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酒吧长谈》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孙家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酒吧长谈》是略萨极富创作野心的作品之一。故事以奥德利亚将军统治时期(1948—1956)为背景,讲述了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圣地亚哥·萨瓦拉的道德观的坍塌,以及在政府腐化权力的掌控下,怀揣文学梦的知识分子如何逐渐放弃自己的理想。小说全方位描写了利马城当时的情况,展现了秘鲁社会的全貌。

《公羊的节日》[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赵德明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为何乌拉尼娅在阔别祖国三十五年后回到了这片她发誓永不再踏足的土地?为何她从不曾探望和问候自己的父亲?面对姑妈的质问,乌拉尼娅缓缓诉说起三十多年前的伤痛记忆,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阴谋,还有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秘密……

略萨用写实的笔法,描述了乌拉尼娅对往事的追忆、多米尼加共和国独裁者特鲁希略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以及一场令人屏息的暗杀行动,揭示了独裁、权势、腐败与性之间的神秘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