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7 01:00:54
说起薄荷,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其淡雅而独特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印象深刻。想必大家都吃过凉凉的薄荷糖,用过薄荷牙膏刷牙,擦过含有薄荷脑的清凉油……
薄荷是世界著名的香料之一,也是常见的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家里养盆薄荷,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薄荷又称鱼香草、银丹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香气清凉,花小淡紫色。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小坚果卵珠形。多数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
清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解》中说道:“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
薄荷不仅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更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中国药典》记载:薄荷味辛性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作用,常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应用
风热感冒,风温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 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如上清散(《丹溪心法》)。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喉科秘旨》)。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 (《医学广笔记》)。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薄荷功效的各家论述
《药性赋》:味辛,性凉,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本草求真》: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辛能散,凉能清。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而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现代研究表明,薄荷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薄荷油具有消炎止痛、清凉止痒和抗刺激等作用。薄荷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酚类化合物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预防衰老;保肝利胆和抗肿瘤等生理功能。
薄荷的用法
煎服:一次常用量3~6克。薄荷含挥发油,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不宜长时间煎煮,宜后下(其他中药快煎好时才放入)。
外用:取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敷。
薄荷药膳
材料:薄荷叶1克,荷叶1克,红茶3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准备以上材料,分别把红茶、薄荷叶、荷叶倒入瓷杯中,倒入烧开的泉水或纯净水,放入冰糖或蜂蜜,盖上盖焖一会儿,用茶漏过滤到另一玻璃杯中,即可饮用。
功用:本茶品具有清凉解暑、提神醒脑、暖胃消食的功效。适合于夏季暑热难耐、疲乏困倦、胃口不开的人群饮用。冲泡薄荷茶,可掺进其他的花草,茶的味道会更为特别。
薄荷的使用注意事项
《药性论》:新病差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疾病初愈者不可用,否则会持续出虚汗)
《本草经疏》: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证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也。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得配本草》:瘦弱人,久服动消渴病。肺虚咳嗽,客寒无热,阴虚发热,痘后吐泻者,皆禁用。
薄荷虽是药食两用之品,但不是人人皆宜,其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所以体质虚弱、多汗的人不宜食用薄荷或者尽量避免食用含有添加薄荷挥发油成分的食品。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也不可过多或者长时间食用薄荷。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