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0:56:00
一卷书页,唤醒乡土记忆;一间书屋,温暖一个村庄。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不断升温,肇庆一间间兼具内涵与颜值的乡村书房、农家书屋,已成为百姓的精神栖息地。1539间农家书屋如星辰点缀村头巷尾,共同编织出肇庆乡村的“悦读星图”。
这些文化空间有的用现代设计焕新阅读体验,传递人文关怀;有的以诗意营造守护乡土情怀,点亮乡村生活。在这里,书卷气与乡土味交融,艺术之美与传统韵味共生,滋养着“文化秧苗”茁壮成长。让我们走进这些乡村阅读空间,感受书香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新活力,品味书屋里的馥郁墨香。
村级新华书店——荔枝村新华书店。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摄
扎根乡土 酿出诗意
封开县大洲镇泗科堪头村有一间全国“最美农家书屋”。2008年,村民莫执养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书屋,免费向村民开放。自从农家书屋建起以来,前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在农家书屋里,村民围坐在一起看书,聆听宣讲,学习科技知识,交流致富经验。十多年来,这家农家书屋接待了邻近6个行政村群众以及毗邻的广西苍梧县木双镇群众约30万人次。
封开县大洲镇泗科堪头村农家书屋。莫学松 摄
该书屋占地近200平方米,门前是近6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书屋建立了管理制度,配备电脑、Wi-Fi、电视等,设有阅览室、多功能阅读厅、书画室、课室。目前,该农家书屋藏书1.3万多册,涵盖社科类、生活类、医学类、养生保健类、少儿类图书,其中党政、科技、教育、医疗、种养等图书较受群众的欢迎。
此外,该农家书屋开放时间有保证,使用率高。作为封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书屋经常邀请高校教授、市委宣讲团成员以及市委讲师团、社科专家等前来开展各类主题宣讲、培训活动。
老房子新用途 文化融入生活
在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有一个集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砚都书房”于一体的乡村新型阅读文化空间。该文化空间于“贞文书房”旧址开业,巧妙地融入乡村肌理,青砖楼房的古朴韵味与书香气息浑然天成,既保留了岭南建筑特色,又注入了现代阅读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散文《荔枝村的文化泉脉》中,也提及这个浸润文化灵气的空间,使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
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砚都书房”。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村民莫家奇对此表示赞赏,认为书房空间宽敞、书籍种类丰富,提供了极佳的阅读体验。负责书房工作的冯思琴也提到,每当周末或是寒暑假的时候,村里的孩子特别喜欢来到这里看书和写作业。家长也感到很满意和放心,认为书房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安静便利的学习空间。
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砚都书房”。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从无到有 开辟乡村文化绿洲
曾经的闲置农房,如今蝶变成一座古朴清新的农家书屋。在四会市石狗镇程村,一座古朴而不失清新的农家书屋映入眼帘。书屋白墙素净,仿若一位淡雅的书生,几扇大窗敞亮通透,采光极佳,让屋内满是敞亮之感。屋内窗明几净,一排排木纹书架上,农耕养殖的秘籍、科技种植的宝典、天文地理的探秘、文学艺术的华章、生活百科的窍门、儿童读物的奇幻……各类书籍琳琅满目,紧密贴合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古老的箴言在石狗镇程村的农家书屋得到了最美的诠释。村民以书为媒,在此相聚,交流切磋,知识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村里的党员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带头沉浸在阅读的海洋。在他们的引领下,村民纷纷全身心投入阅读,不时与同伴低语交流,书页间的精彩、生活中的感悟、现实里的思索,皆化作轻声细语,在空气中流淌。
四会市石狗镇程村书屋。黎捷萍 摄
而同样位于四会的大沙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以更时尚的姿态拥抱年轻群体。该空间位于广海路景怡楼的二楼,依托大沙镇文化站(大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具有民风民俗、地方技艺、传统文化等元素,是一个巧妙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非遗展示等多重功能的乡村文化空间。将“小而美”的高质量新空间延伸到乡村,不仅让乡村阅读空间成为精神地标,更激活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从封开县大洲镇泗科堪头村农家书屋的墨香氤氲,到四会市大沙镇大沙文化空间的创意涌动,肇庆市广大乡村正用知识的种子,在田野上开辟乡村文化绿洲。
来 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 整理)、文明肇庆